中新網南寧9月20日電(俞靖 韋佳秀 楊陳)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、自治區政府常務副主席蔡麗新19日介紹,廣西與東盟國家進一步加強人工智能發展戰略對接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中國—東盟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圈。
第四屆中國(廣西)—東盟人工智能大會19日在廣西南寧舉行。蔡麗新在大會致辭中介紹,廣西作為中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,推動共建共享中國—東盟信息港,合作建設海外云計算中心,組建數字經濟產業聯盟,加快建設面向東盟服務西南中南的國際信息大通道。2022年,廣西數字經濟規模超9300億元,增長超10%,占GDP比重超35%,現有數字經濟企業數量突破1.5萬家。
圖為大會現場。俞靖 攝
南寧市市長侯剛在致辭時表示,近年來,南寧市大力培育人工智能產業,2022年,南寧數字經濟規模突破2000億元,打造了中國—東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,建成超2萬座5G基站,建成中國—東盟數字經濟產業園等數字經濟園區,設立南寧水木藍鯨汽車電子信息研究院等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,建設數字經濟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家,建成中國—東盟北斗中心、面向東盟的跨境電商直播基地以及海絲工業品跨境供應鏈生態平臺,開展數字人民幣試點,在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不斷拓展。
在此次人工智能大會上,海絲工業品供應鏈生態平臺正式上線,一批中國與東盟合作項目現場簽約。中國—東盟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算力合作簽約儀式舉行;老撾技術和通訊部創新局與中國—東盟北斗/GNSS(南寧)中心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,推動北斗技術產品在交通運輸領域合作。
圖為海外合作項目進行現場簽約。俞靖 攝
本屆大會以“數鏈賦能,聚智東盟”為主題,舉辦“主會場+4個分論壇+1場中國工程院院士廣西行活動”,來自中國和東盟國家政府要員、知名專家學者等參會,共商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管理、農業生產、生態環保等領域的應用探索。
同期開展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助推中國—東盟信息港建設廣西行活動,邀請多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及專家,赴桂調研中國—東盟信息港重點項目和企業,為中國—東盟信息港建設“問診把脈”,為廣西推進與東盟數字經濟融合交流提供智慧支撐。
此外,大會現場還設置了廣西人工智能成果展,展出廣西人工智能領域優秀企業在語言翻譯、遙感智能、數字人研發、全景全態識別、無人機、智慧教學等人工智能方面的應用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