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常州提出“加快建設新能源之都”,地方高校如何主動融合,為現代產業提供科技人才支撐?
3月9日,科技日報記者從2023年江蘇省教育工作會議上了解到,近年來,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聚焦新能源產業鏈、技術鏈、人才鏈與創新鏈,從“人才+專業+平臺+服務”四個著力點入手,充分發揮學校專業建設、人才培養、科研服務等資源優勢,重構專業,打造教科研一體化教師團隊,牽手大院大所大企共建產教融合共同體,打造出新能源領域一批優勢專業,提升了人才培養質量和服務產業能力。
目前,該校已與博瑞電力、蘇文電能、中創新航、比亞迪、萬幫數字能源、蜂巢新能源等30余家龍頭企業合作打造出一批“一專一名企”產教融合創新實踐基地;該校兩個“雙高”專業群核心競爭力位于全國前列,在“金平果中國高職院校競爭力排行榜”中均居第一。
(資料圖片)
“作為一家國家高職‘雙高’建設單位,我們準確把握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要求,不斷增強職業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,主動對接融合江蘇先進制造業集群、常州‘新能源之都’建設,在教學科研新領域新賽道上,塑造出新動能新優勢,更好地服務大局、服務地方。”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校長許朝山說。
在該校副校長劉賢鋒看來,新能源領域產業鏈長、應用場景多、創新難度大,高職學校要有所作為,必須找準結合點,讓人才培養有方向。
劉賢鋒介紹,該校將專業群建在產業鏈上,構建專業群與產業鏈對接譜系,動態優化了專業群結構與布局。
在點上,面向區域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人才需求,于2019年開設了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,現屬于省高水平專業群核心專業。
在面上,學校兩個國家“雙高”專業群對接汽車零部件產品設計、工藝裝備規劃、加工制造、零件數控加工、質量管理等崗位,開設工業設計、模具設計與制造、數控技術、機械制造與自動化、工業產品質量檢測技術等專業。
在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沈琳看來,師資強,則學校強。只有堅持“人才強校”發展戰略,才能進一步積聚高層次人才、優化師資隊伍結構、提升師資隊伍素質,形成一批高水平教師教學創新團隊。
在實施“人才強校”計劃上,該校把建設“雙師”隊伍作為一項重中之重的工程。5年來,圍繞國家“雙高”建設與育人目標,突出問題導向,堅持落實拓才引智優培、雙師提質增效、平臺助推發展,建設一批省級以上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培訓基地、“雙師型”名師工作室、省市“外國專家工作室”等。
目前,全校聘請行業、企業專家、工匠擔任學生職業成長規劃、技術指導老師,并建有一批國家級“雙師型”教師培養培訓基地、國家級教學團隊、省級以上“雙師型”名師工作室、緊缺型技術技能傳承與創新平臺等。
同時,該校實施“評價改革”計劃,創新教師考評機制,建立“破五唯”評價體系,形成了“師德核心+多元業績”的教師評價考核體系、“條件核心+多元量化”的職稱評審評價體系、“崗位核心+三定優化”的崗位聘用制度體系、“質量核心+多元績效”的薪酬分配制度體系,學校入選2022年江蘇省教育評價綜合改革試點項目。
“我們以‘學生職業能力成長’為主線,持續改革創新,集聚優質教學資源,實現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全覆蓋,開發全流程項目在線課程,建立活頁式新形態教材開發標準,全工序打造虛擬仿真平臺,提升學校的育人水平和服務能力,推進學校高質量發展。”許朝山說。
目前,該校通過對標國家資源庫建設標準,梯次推進資源庫驗收與推優工作,學校主持的3個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全部通過驗收;開發基于任務導向的項目化課程教材,獲“十三五”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29部,省“十四五”規劃教材9部。
“我們還針對智能制造實訓設備風險高、實訓效率低、實訓過程評價難等堵點,構建‘虛擬認知+虛擬操作+真機實訓’實訓體系,迄今已獲國家級和省級示范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各1個。”許朝山說。
5年來,該校發揮厚實的專業基礎優勢,打造一批產教融合大平臺,以新機制新生態,構建校企育人與服務命運共同體,引導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建設,有效強化了人才培養,帶動了學生創新創業,提升了服務智能制造、新能源產業的實力。
該校產教部負責人介紹,該校瞄準新能源領域的頭部企業、標桿企業、專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業,通過“一企一策”校企合作,創新性打造“一專一名企”產教融合創新實踐,讓專業群建設有效服務常州新能源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。
值得一提的是,該校堅持以人才培養支撐新能源產業鏈。學校與行業知名企業共建人工智能產業學院、智行機器人產業學院等五大產業學院,與萬幫新能源、理想汽車、海目星等新能源領域企業共建集“人才培養、實習就業、專業實踐、技術服務、社會培訓”等多功能的“立體化”校企合作基地,開展訂單培養、現代學徒制、現場工程師人才培養。
在沈琳看來,校企共育人才,既破解了人才信息不對稱、人才培養不對路等問題,更是實現了學生學習有動力、學生就業有保障。
5年來,該校每年在新能源產業常州地區知名企業實習就業人數超過400人,2022年畢業生留常就業率33.15%,連續三年獲江蘇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量化督導A等高校;獲全國高職院校育人成效50強,學生發展指數優秀院校。
今年以來,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進一步加快共筑新能源平臺和載體。該校圍繞《高質量服務常州“新能源之都”建設實施方案》,重點建設新能源汽車技術為核心的高水平專業群1個,打造新能源輸送、新能源汽車產教融合共同體2個,建設新能源輸送產業學院、新能源與智能汽車產業學院2個,建設武進國家高新區新能源技術職工培訓基地1個,全面助力常州“新能源之都”建設。